建議大家看看《六韜》

早期的陣形比較簡單,按照"三師"的編制,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,陣戰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時代極為盛行,當時常見這樣一種情況:兩軍約在某地會戰,列陣整齊,相互攻伐…….中國的陣法是在春秋和戰國發展成熟的,這一成果的代表有《六韜》,《吳子》和《孫臏兵法》.《六韜》又稱《太公兵法》,相傳為西周姜尚所著,據考為後人偽託,成書在先秦或者漢初,至今尚無定論;《吳子》是戰國名將吳起的兵法,略為可信.以上兩部兵法主要介紹了車陣.戰國以後,步騎取代戰車成為軍隊的主要編成,陣法又有了變化和發展,1972年出土了《孫臏兵法》,裏面講述了十種陣形(方陣,圓陣,錐行之陣等),及其使用的方法.同時代的《尉繚子》本來也有"陣形篇",現在已經失傳.秦漢以後,我國歷朝的軍事家對陣法的發展還有:三國魏武帝曹操著《孟德新書》(已失傳,僅餘若干引用),有專章講述行軍佈陣之法;(蜀)漢丞相諸葛亮"推演兵法,作八陣圖","武侯八陣"流傳後世,影響極廣.《唐太宗與李衛公問對》深研陣法.南宋嶽飛留有兵法殘篇講授陣法.明代戚繼光撰《紀效新書》,《練兵實紀》,詳解陣法,戚繼光還自創的"鴛鴦陣"和"三才陣",在抗倭戰爭中顯現威力.我國的各朝軍隊均演練陣法.

魚鱗陣:大將位於陣形中後,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,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,按梯次配置,前端微凸,屬於進攻陣形.戰術思想:"中央突破". 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,已方優勢時使用,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.


鋒矢陣:大將位於陣形中後,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,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,也是屬於進攻陣形.戰術思想:"中央突破". 鋒矢陣的防禦性較魚鱗陣為好,前鋒張開的"箭頭"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,但進攻性稍差,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.


鶴翼陣:大將位於陣形中後,以重兵圍護,左右張開如鶴的雙翅,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.戰術思想:左右包抄.鶴翼陣要求大將應有較高的戰術指揮能力,兩翼張合自如,既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,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,大將本陣防衛應嚴,防止被敵突破;兩翼應當機動靈活,密切協同,攻擊猛烈,否則就不能達到目的.


偃月陣:全軍呈弧形配置,形如彎月,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,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.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,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,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,卻包藏兇險,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,兵強將勇者適用,也適用於某些不對稱的地形.

方圓陣:大將位於陣形中央,週邊兵力層層佈防,長槍,弓箭在外,機動兵力在內,與優勢敵軍交戰時使用,戰術思想:密集防禦.方圓陣的隊形密集,防禦力強,因隊形密集限制了機動,缺少變化,敵軍敗退亦難以追擊,攻擊性較差.

雁行陣:兵力配置如大雁飛過的斜行,以充分發揮射擊兵種的威力.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為主,雁行陣較為少用,但也應結合具體的情況.個人認為,"騎鐵"很適合使用.

長蛇陣: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,機動力強,戰鬥力弱.

衡軛陣:與長蛇相似,採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,戰鬥力較長蛇陣強.


此外還有虎韜,臥龍,輪違,大妄,虎亂,亂劍,雲龍,飛鳥,松皮,流行,井雁行直,將棋頭,別手直等陣

陣法操練,是古代治軍的重要方法.通過操練,教給士卒進退的規矩,聚散的法度,使他們熟悉各種信號和口令,在戰鬥時做到令行禁止,協調一致,只有這樣,才能發揮整體合力.陣法操練是將烏合之眾訓練成軍隊的有效途徑.今天各國軍隊使用的佇列,就是古代陣法操練的殘餘.目前各國均使用西式佇列,原來東方的佇列已不可見,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.西式佇列較東式佇列嚴肅整齊,指揮多用口令,東式則是以旗號,金,鼓為主.

八陣圖

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一種陣法。相傳諸葛孔明禦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,按遁甲分成休、生、傷、杜、景、死、驚、開八門,變化萬端,可當十萬精兵。(見《三國演義》)

及至後代,精通此陣者已十分罕見,卻不料出現在明代太湖山莊。太湖山莊莊主澹台仲元化用此陣,訓練八人立於八門位置上,攻敵時進退自如,來去如潮,古怪厲害之極,並曾用此陣法困住大內八大身懷絕技的高手。(見梁羽生《萍蹤俠影》)

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樹木即按八陣圖古法佈置,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陣,絕對走不出去。(見梁羽生《鳴鏑雲錄》)

據《三國志•蜀志•諸葛亮傳》載:“(亮)推演兵法作八陣圖。”後人考其遺跡繪成圖形,見《武備志》。據記載,八陣圖遺跡有三處:《水經•沔水注》及《漢中府志》說在陝西沔縣(今勉縣)東南諸葛亮墓東;《寰宇記》說在四川夔州(今奉節縣)南江邊,《明一統志》說在四川新都縣北三十裏的牟彌鎮。

最近,河南省密縣發現一套我國最早的《風後八陣兵法圖》。該圖共分九幅,一幅為八陣正圖,其他八幅為八個陣式,即:天覆陣、地載陣、風揚陣、雲垂陣、龍飛陣、虎翼陣、鳥翔陣、蛇蟠陣。圖旁附有文字說明,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應用。據《史記》載,風後為軒轅黃帝的一員將帥。密縣雲岩官遺存的唐朝軍事家、常州刺史獨孤及的《雲岩官風後八陣圖》碑,詳細記載了黃帝和風後研創《八陣圖》的事蹟。此圖的發現,把我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。

八卦兩儀陣

按先天小八卦乾坤排列,配合以燈光的奇妙作用的一種戰陣。此陣以七數為殺著,每一正必有一反。入此陣者,會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,仿佛腳下地面盡向一邊偏斜。燈光變幻莫測,有化一為七之妙。這七個幻影之中,第三個乃是真身。朱翠曾在不樂島陷身此陣,得單昆之助破陣而出。(見蕭逸《無憂公主》)

七星錘陣

武林中號稱北斗七星座的戈華昌等所用陣法。七人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,各持流星錘攻敵,其妙處是每次發招,皆能一錘化七,串成北斗星座,整齊劃一,連綿不絕,無懈要擊。白馬公子余通純曾為此陣所困,瀕於絕境,幸得情人上官素相助才破陣而去。(見曹若冰《碧血青鋒》)

七星飛錘陣

參照北斗七星之形布天下的陣法。“沙陀七錘”按天璿星、天璣星、天權星、玉衡星、開陽星、瑤光星、天樞星的方位站定,將敵人圍在陣中,各人隨意發招,每人飛錘全是一球化七,連綿不絕,產生的雄渾內力使敵人感到運轉不靈,時間一長就可困死敵手。此陣暗含天地環宇的生息相克之學,虛實倒置,無本無未,實在難測難防。張定遠曾為此陣所困。(見古龍《迷光血影》)

七殺陣

全稱“天昏地暗七殺大陣”,由武林中獨眼跛足的軒轅三缺創造。其特點是詭異、恐怖。該陣由七個黑衣瞎子組成,他們左手提一根明杖,右手持一把摺扇,圍住所要消滅的目標,在一種帶著奇異節奏的琴聲伴奏下,淩空起舞。琴聲的節奏越來越快,他們的腳步也越來越快,明杖的舞動也越來越急,而七個人包圍的圈子,則漸漸縮小,產生的壓力,也漸漸加大,就好像一張織好的網,正在逐步收緊。這時他們的目標如同變成了一條網中之魚,束手待斃。軒轅三缺曾用此陣法活捉女俠蕭十一郎,結果反被蕭十一良以刈鹿刀攻破。(見古龍《火拼簫十一郎》)

七星八卦劍陣

昆侖派劍陣,為昆侖七子所創,昆侖派仗以成名。這劍陣按八卦的方位而設,又暗合七星變化。臨敵時,昆侖七子之首靈虛子站在乾位上,依次靈霞子站定坤位,靈中子立坎位,靈患子守震位,靈雲子把離位,靈泉子護兌位,靈玄子防巽位,留出艮位讓人進出。七人功力相差無幾,聲息相通,心心相印,縱橫合擊,彼此呼應,因此,力道的發揮超出了七個人連合總力之上。昆侖七子曾以此陣困住七煞儒生閔孝和冰魄神君曹鈞,二人因得靈空法師出面說項,才沒有喪於此劍陣下。(見陳青雲《沉劍迷星》)

十二都天門陣

道家四十九陣中的第一陣,系參透《易經》秘奧所創。道家高手以十二根小圓棍順手插在地上,在外行看來,一點規律也沒有,東一根,西一根有正的有斜的,仿佛隨便亂插上去的一樣,但是若開了“死”、“滅”兩門,即便是武林高手,若不懂其中奧妙,也會在該陣法中轉些時候。該陣用來陰敵,實在神妙至極。(見陳青雲《巨掌魅影》)

九宮八卦陣

四川唐門掌門唐天生三師弟柳清河所佈陣式。此陣將堆堆碎石依九宮八卦方位排列,變化繁多。人被困陣內,只覺四處昏黑如晦,陰氣森森,霧氣沉沉,不得其門而出。(見東方玉《紅線俠侶》)

九宮八卦劍陣

最能表現武當劍法威力的劍陣。由九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,按著九宮八卦方位而布成。自從明末武當派的黃葉道人創此劍陣之後,百餘年只用了三次。武當派的連環劍法本以迅捷綿秘見長,若是幾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同使,那就簡直沒有半點空隙,連蒼蠅也難以飛過。(見梁羽生《雲海玉弓緣》)

刀網陣

刀王餘峻峰所創陣法。該陣為九人一組,八人分站坎、離、兌、震、巽、乾、坤、艮八個方位,另外一人居中接應,以快刀攻敵,分進合擊,九人如同一體,對方若圖各個擊破,勢必傷在亂刀之下。(見梁羽生《廣陵劍》)

刀棒三絕陣

由傳神甲、容神午、曹神亥三個人執三根銅棒和三把尖刀組成的戰陣。江湖上很少有人能逃出此陣。萬殺門主黑杜鵑就死於刀棒三絕中。後殺手之王司馬血以一柄碧血劍破掉了刀棒三絕陣。(見古龍《快刀浪子》)

三茅宮假山

三手真人利用三茅宮假山佈置的一種奇門迷魂陣。這假山和圍牆差不多高,落進假山便覺四周昏黑、山陵起伏、高峰插天,天論你如何奔跑,都找不到出路。楚玉祥、英無雙曾身陷假山中。(見東方玉《東方第一劍》)

飛魚九鼎陣

江澤湖水寇飛魚蔣興設計的一種戰陣。九人、九鼎、九舟,前後左右分佈,往來縱躍,飛鼎、九舟一齊動作,虛虛實實,令敵眼花繚亂。據說這九鼎乃殷商時代,天子派兵丁五百開採川境巴顏喀拉山金石練就,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。(見梁羽生《武當一劍》)

據《史記•武帝紀》:“禹收九入牧之金,鑄九鼎,象九州。”相傳成湯遷九鼎于商邑。由於九鼎成了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,戰國時,秦楚皆有興師到周求鼎之事。周顯王四十二年,九鼎沒于泗水彭城下。唐武後萬歲通天二年、宋徽宗崇寧三年,也曾鑄九鼎。金人南下,掠取九鼎北徙,後下落不明。作者利用九鼎的典故,虛構了這一陣法。

千面搜殺陣

八卦奪門陣的變種,和陽光折射相組合而成。列陣者每人一手執刀,一手執多棱銀牌,利用特殊地形和陽光折射造成奇特的幻覺,一人幻化為四,四人幻化為八。入陣者虛實莫辨,有四面八方受敵之感。曹羽在漢陽郊外用此陣圍困朱翠,朱翠躍至高處俯視窺出破綻,破陣而出。(見蕭逸《無憂公主》)

小六乘懾心陣

病書生花明窮五年心力創研出來的陣法。郭飛鴻不慎身陷此陣中,只見密林環抱、株株相接,找不到出路。他認准一個方向,疾行三數裏光景,可眼前仍然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樹林,再仔細一看並沒離開原處,只是在這附近圈子。(見蕭逸《天龍地虎》)

大五行劍陣

武當派聞名江湖的劍陣。二十五位道人,五個一組,像一朵梅花似的列成陣式,把敵人圍在中間,劍陣流動,二十五支長劍,彙成一片精芒,同時出手,密不透風,威力無窮。大五行劍陣下少有人餘生。(見東方玉《北山驚龍》)

天風銀雨陣

“萬里流香”任風萍為對付中原武林高手所創的陣法。它以無比精嚴的配合見長,具有“天、地、風、雨、日、月、雲、雪、霜”九種變化,互為輔助,生生不息,又佐之以練子流星錘等奇形兵刃,極具威力。南宮平、梅吟雪等均曾陷入此陣。(見古龍《護花鈴》)

天盲大陣

天盲會獨門陣法。天盲會弟子在對敵時,由數十人一齊拉住竹竿,聯結成一個奇怪的圖形。其中一人出竿,則其餘數十人亦紛紛也竿,有的打頭,有的打腿,置對方于顧首不顧尾之境地。此陣法威力無比,天下罕有敵手。(見蕭逸《金弓女傑》)

天欲煙夢

集邪教的邪香毒霧秘方為一爐,專門迷神亂性及使人進入亢奮與昏眩境地的邪毒陣法。一般人如果嗅到這種異香撲鼻的天欲煙夢香氣,那怕只有一絲一縷,也會中毒。中毒的徵兆,就是面泛桃花色,如果沒有先服下解藥或及時避開,則必會全身發熱,漸至昏眩。在欲火煎熬下,雙目通紅,全身也泛也紅色,口中乾渴如焚,喉中似要噴火。不是瘋狂嘶叫如犬,就是進入昏眩狀態,靈智迷失,陷入幻想,直至死亡。(見鬼穀子《江湖風雲錄》)

天罡北斗陣

全真七子集體禦敵的陣法。按北頭星座的方位,七人盤膝而坐,馬鈺位當天樞,譚入端位當天璿,劉處玄位錄天璣,丘處機位當天權,四人組成鬥魁;王處一位當玉衡,郝大通位當開陽,孫不二位當瑤光,三人組成鬥柄。北斗七星中以天權光度最暗,卻是居魁柄相接之處,最是沖要,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強的丘處機承當,鬥柄中玉衡為主,由武功次強的王處一承當。天罡北斗陣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門功夫,迎敵時只出一掌,另一掌卻搭在身旁之人身上,敵人來攻時,正面首當其衝者不用出力招架,卻由身旁道侶側擊反攻,猶如一人身兼數人功力,的確威不可當。若是陷入天罡北斗陣,除非將七人中打倒一人,否則決然無法逃出。陣中七人以靜制動,擊首則尾應,擊尾則首應,擊腰則首尾皆應,牢牢將敵人困於陣中,但是若深諳此陣奧妙,搶佔北極星位,便能以主驅奴,制得北斗陣縛手縛腳,不得自由施展。後來,這一陣法成為全真派集體禦敵的法寶,可單由七人佈陣,也可由九十八人佈陣,每七人一組,布成十四個天罡北斗陣,和每七個北斗陣又布成一個大北斗陣一正一奇,相生相剋,互為犄角,更是威力無窮。(見金庸《射雕英雄傳》、《神雕俠侶》)

雲霧奇障

雷火洞口以霧封洞的機關。早晨、傍晚時分,雷火道人到山中採集雲霧,收入葫蘆中。需要時放出雲霧,則洞口茫茫一片,不慮外人窺破。(見蕭逸《天龍地虎》)

五行陣

石樑派祖傳武功。陣勢圓轉渾成,不露絲毫破綻,內含五行生克變化之理。一人也手,引致對方進攻,自示弱點,其餘四人立即綿綿而上,針對對手身上的弱點進襲,不到敵人或死一或擒,永無休止。五人招數互為守禦,步法互補空隙,臨敵之際,五人猶似一人,渾然一體,變化無窮無盡。五行陣傳至溫氏五祖,經五祖十多年潛心鑽研,又創成八卦陣作為輔佐,由石樑派溫氏五祖的第二代好手十六人按八卦方位而立,陣法與五行陣全無二致。石樑派溫氏五祖以此陣法擒捕金蛇郎君夏雪宜。後袁承志用金蛇郎君為破五行陣而殫竭心智創出的《金蛇秘笈》大破五行八卦陣。(見金庸《碧血劍》)

五方劍陣

終現五劍經過二十年苦心孤詣練成的劍陣。五人站在五個方法,呈梅花狀,將敵人圍在中間。進攻時,五個劍法各不相同,有的正面主攻,有的偷襲,有的從側封解。終南五劍以此陣對付石母,石母武功雖高,也脫身不得。(見東主玉《東方第一劍》)

五鬼陰風劍陣

由川中五鬼所創。五鬼練有一種極其歹毒的陰毒功夫,出劍時,將內力貫注劍身發出,更利用劍身小孔震盪空氣,發出嗚嗚鬼嚎般的聲音,擾亂對方心神,使對方因而失手。地靈教教主武繼光一人鬥五鬼,手持金精玉魄劍繞空一匝,倒卷而下,立時削斷了五鬼的二支長劍,破掉了五鬼劍陣(見臥龍生《玉劍香車》)

反五行花樹陣

武功稱雄天下的天機老人和三間神尼,手植花樹依反五行原理分佈于所居山洞之外,奧妙無窮。人若置身陣中,如墜入濃雲密霧,耳目俱失效用,無法走出咫尺之地,此陣還能令陷落之心念浮動,生成諸般幻象,貪念、色欲、往事趁虛而入,四周五色繽紛的花樹都化成千百個豔裝美女,由念生淫,由淫生欲,由欲焚身,死狀苦不堪言。故此陣專用於懲戒淫惡之徒。內宮侍衛趙海萍雖然年近三旬,卻猶是童身,未曾動過色欲之念,所以最終通過反五行花樹陣,得到了《歸元秘笈》,練成天下第一高手。(見臥龍生《飛燕驚龍》)

六合陣

喬拓疆等海盜練成的一套六人陣法。十分複雜,進退變化均按照五行八卦的方法,六人彼此呼應,輪番進攻,威力不凡,是喬拓疆的鎮山之寶。他們曾以此陣法取勝厲擒龍和邵元化一家。(見梁羽生《鳴鏑風雲錄》)

另,柳英奇所設戰陣。包括乾、坤、生、死、水、火等六門。柳曾以此陣對付蘇雨的徒弟毛一波。(見蕭逸《天龍地虎》)

六合,也是一種武術用語,以精、氣、神相合為內三合,手、眼、身統一為外三合,統稱“六合”。又,眼與心合、心與氣合、氣與身合、身與手合、手與腳合、腳與胯合,也叫“六合”。

水心亭機關

鳳尾幫機關。鳳尾幫最高府第為福壽堂,內三堂總攬本幫法治,可也沒有干涉福壽堂之權,福壽堂是有功於該幫的前輩納福之地。福壽堂的最後面有一座水心亭,是福壽堂中最險要所在,用來關押別幫高人。水心亭內設巧妙機關,外人極難闖過。從福壽堂有三條水面上的道路通向水心亭,三條路均極難辨認。正中一條和右邊一條,全是假設的荷葉樁。左邊一條是真的荷葉樁,乃用整根杉木連接紮入水底的,非常堅牢。但在水面下三尺多,只以一根鉛條做荷梗,根本吃不住多大勁,只要你一著腳,非掉在裏頭不可。因而即使認出真荷花樁,欲通過時亦需借著輕功提縱術,氣不能散,也不能停,而當中和右邊這兩條假荷葉樁,任憑你如何輕功卓絕也不成。因為身形飛縱到樁上,前邊十幾根全是真的,只突然的一點上是假的;假樁之後再無著腳處,乃是一片水面。凡是運用輕功提縱術的,眼看前面已沒有著腳之地,勢須飛縱上最末一根樁上才能回身。而這最後一根偏是假樁,設想這刁鑽古怪荷葉樁時便算計到行人會自行陷溺。(見鄭證因《鷹爪王》)

水牢

史朝英關押方辟符和聶隱娘的機關,它建築在地底下,周圍都是堅厚的石牆,分為兩層,上層是個蓄水池,下層是牢房,一開機關就可以將牢房淹沒。(見梁羽生《龍鳳寶釵緣》)

少林羅漢陣

少林派弟子的陣法。臨敵時五人聯手,將敵人團團圍住,流動時如行雲流水,停下來重如山嶽,敵人極難突圍。這種陣法如蟒蛇盤成蛇陣,首尾相應,絕無破綻。心眉大師曾布下此陣對付阿飛。但阿飛從仙鶴對付蟒蛇的辦法中得到啟發,以靜制動、以逸待勞,終於靠快劍、快腿破了此陣。(見古龍《多情劍客無情劍》)

正反四象陣

師陀國少女宇文虹霓佈置的陣法,用以對付楚平原。它根據八卦的坎、離、兌、震、巽、乾、坤、艮等八個方位,安排八位武士佔據,將敵人圍在陣中。其中四個下方向和四個斜方向,虛實相生,正反互用,故名“正反四象陣”。臨戰時,敵人極難突圍。(見梁羽生《龍鳳寶釵緣》)

四象陣法

豫中四醜依據先天八卦易理化合,並按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行方位,苦練而成的一種陣法。四象陣法一發動,四醜弟兄四人各按方位變化,迴圈出手,此進彼退,生生不息,奧妙無窮,威力至大。戈碧青與莊韻晴聯手,一鞭一掌同發,瓦解了名震江湖的四象陣。(見曹若冰《金劍寒梅》)

四絕劍陣

青城派鎮派絕藝。與少林羅漢陣、武當七星陣並重江湖。此陣共有四種不同的劍法,由四人同一時間出手,內含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序,相生相剋。第一招出手,便含有立春木旺水絕、立夏火旺木絕、立秋金旺火絕、立冬水旺金絕等四招絕學,故名四絕劍。功力不逮的人,不要說勝過四絕劍陣,就是這第一招,都極不易接住。(見東方英《武林潮》)

北斗七星陣

北海玄靈門第三代弟子北海七星所布戰陣。七人依上三顆“玉沖”星,下三顆“璿璣”星次序,佔據七個方位,對敵形成包圍。隨著陣式變化,七人既可聯手往復,流轉不息。此陣為江清嵐和崔文尉夫婦聯手用乾坤一劍所破。(見東方玉《紅線俠侶》)

歸流陣

昆侖派陣法。威力極強,除了江青外,天下尚沒有一個武功高手身陷五伏羅漢的歸流陣而能安然脫困。此陣法中,尤以“化神為燼大九環”最為厲害,第一出手必含真力,每一呼吸定蘊內勁,似乎要把敵人徹底毀滅。但大九環一旦施用出來,則不論能不只務敵,組陣之人必會精疲力竭,萎靡於地,通常需兩個月以上的養息才能恢復元氣,有時甚至有零點氣潰散、血脈暴裂之危。此乃兩敗俱傷、玉石俱焚的陣法。(見陳青雲《如來八法》)

共死刀陣

又名快刀陣,一種獨特、兇殘的陣法。對陣時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個方位的人交錯出刀,配合得快速絕倫,如有分毫之差,非自己人劈中自己人不可。如敵人傷了組刀陣者之一,則進攻之人勢必同遭刀劈。此陣的特異之處在于,唯有同伴受傷之後,刀陣的妙用才發揮的極致。欲破此陣,必須兩人聯手,但陣雖可破,兩人之中卻必有一人便傷或犧牲。(見臥龍生《七絕魔劍》)

肉陣

大歡喜女菩薩的女弟子以奇胖的身軀將對手夾在中間,像一道肉牆,邊一絲縫隙也沒有,令人噁心,又極難突圍,是為“肉陣”。她們在小樓內曾以此陣對付李尋歡。幸而鈴鈴弄垮了小樓,救出李尋歡。(見古龍《多情劍客無情劍》)

紅雲陣

乃紅雲老祖辛雲碧所創陣法。紅雲陣式共有七層幃幕,各有妙著,層層相疊雷火相濟,厲害萬分。陣法啟動,驀地當空幕頂飄落下大片紅雨,這片紅色光雨,一經散發而出,立刻形成密如貫珠的一邊串巨大雷鳴之聲,一團團烈火,擊向頭頂,險惡無比。昆侖飛仙藍宛瑩借助四道靈符第一個闖過了紅雲陣。(見蕭逸《塞外伏魔》)

金鎖迷魂台

沙陀派設下的歹毒機關。在沙陀派老窩昆山入口處,有一處機關由八具骷髏把守。每具骷髏的兩隻手均按在可噴射毒藥迷霧的暗簧樞紐上,只要一隻骨手松把,島上立有一處噴出毒氣暗簧全部彈開,只須一盞茶時分,昆山的八個山峰圈出必然盡為毒氣籠罩,任何人都難以脫身。(見古龍《迷光血影》)

毒陣圖

四川暗器名家唐門萬毒宮內一座圓形建築物。其中迂回曲折,不見天日,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,牆壁均以鋼板製成。除陣法之外,裏面還設有各種機關和毒物,險象環生。(見東方玉《紅線俠侶》)

枯骨幻陣

沙陀門最得意的陣法。機關一開,無數骷髏從四面八方一齊逼來,帶著怪聲慘叫和骨頭互磨的吱吱聲響,十分駭人。這些骷髏看起來好像是由白骨牽邊而成,每走一步老要搖晃一陣,但動起手來快行出奇,即使有血劍護身也難以脫圍。張定遠曾為此陣所制,萬念俱灰,英雄氣概盡失,被骷髏裝進石棺,險此葬身深淵。此陣除了機關操縱之外,含有五行五克、奇門八卦之理,真是奪鬼神之機變,參天地之造化,只是太過陰毒,為正人君子年不齒。(見古龍《迷光血影》)

星光七殺陣

白馬山莊中由六座星樓與正中大廳構成的一個高深奧妙的陣式。郭白雲在當年建築山莊時巧運靈思,按先天易理,而此陣以禦敵。此陣發動時,六座星樓燈光同時大盛,七面商懸的青銅鏡互相反射著這炫目的光芒。已方眾人全部隱退,敵人陷此陣中便目迷鏡光,足下自亂,自四面八方箭來的箭矢便足以制敵於死命。鐵海棠之子鐵孟能在闖此陣時吃了大虧。(見蕭逸《馬鳴風蕭蕭》)

鬼臉大陣

地獄鏢局總鏢頭向絕創出陣法。這種陣法由八個戴著鬼臉面具的人持不同的類型的開器,以絕不相同的武功圍攻敵人,威力很大。後龍城璧、唐竹權聯手大破之。(見古龍《快刀浪子》)

恒山劍陣

恒山派鎮山之技。對敵時女弟子七人一隊,將對手圍在圈內,每柄長劍指住對方一處要害,即頭、喉、胸、腹、腰、背、脅。對手武功雖強,也半點動彈不得。七劍邊環,既攻敵,複自守,絕無破綻可尋。(見金庸《笑傲江湖》)

迷天混沌大陣

又稱萬年塚。傳說在太白山最深處,有一處人蹤絕跡之地,內有千年以上古塚無數,範圍廣達三十多裏地,山勢險峻、古洞幽深。白日重霧籠罩,夜裏鬼火閃爍,被稱為人間陰曹。古人得用此地建此陣法,一入此陣,便迷失方向;一人出聲,如八方雷吼,令人毛骨悚然。米其貴攜宇宙風夜闖此陣,救出被困在古家中的宋哲宗。(見秋夢痕《血旗鎮山河》)

真武七截陣

武當派祖師張三豐所創陣式。他從真武神像座前的龜蛇山、龜山,心想這一龜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靈的兩件物性,竟從中創制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武功出來。然而,從大氣磅礴的龜、蛇二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。於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,各有精微奧妙之處,若二人合力,則攻守妝備,威力大暗。若三人同使,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。四人相當於八位高手,五人相當於十六位,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,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。因無機緣,此陣一直未經實戰,只在張三豐百歲壽辰之際,群雄上武當山逼問張翠山時,宋遠橋決定用此陣,誰知此陣未擺,張翠山夫婦卻因驚痛愧疚雙雙自自刎。(見金庸《倚天屠龍記》)

鐵和沿

設于少林寺達摩堂內地道入口處的機關。該處佈滿機括操縱,只要有人踏中地下機括,鐵和尚手中的禪杖就擊出,而且彼此進退呼應,每一杖都是極精妙厲害的殺著。(見金庸《笑傲江湖》)

懸鏡廊

一道黑色石塊砌成的廊洞,裏面有108個人形皮偶。這些皮人被裝置在不同的角度上,有立有坐有臥,甚至懸在空中,每人都能發也一手極厲害的奇招。若非有極高深的武功造詣,斷難通過此廊。雲海和尚設此機關,以遴選武藝高強之人。(見蕭逸《天龍地虎》)

蛇陣

由毒蛇組成的禦敵戰陣。一眾苗女手執長長的竹筒巡山,遇敵時即放出毒蛇把敵人團團圍住,形成別具一格的蛇陣。苗疆峒主的女兒蒙賽花曾而下蛇陣攻擊誤入禁地的琥元感、邵湘華等人,卻被石棱以一聲長嘯驅散。(見梁羽生《鳴鏑風雲錄》)

銅椰陣

屠龍島主銅椰老人將椰林依五行八卦方位分佈,其間亦可隱藏武士。陣中“火窟”常年貯放千年珍物龍角膠。凡欲得之者,必得破解此陣。(見東方玉《紅線俠侶》)

漁網陣

絕情谷谷主公孫止用來對付強敵的陣法。漁網以金絲和鋼絲絞成,第張網丈許見方,網上綴滿金刀利劍,用以刺敵作敵,網口交錯之處綴有吸鐵石,可以吸去敵人的金屬暗器。對敵時,由十六人組成一陣,每四人拉住一塊漁網,由掌陣者指揮,或橫或豎,或斜或平,不斷變換,縮小包圍圈,令敵人束手就縛。武功高絕的周伯通就曾被此網捕獲。楊過等也一再為其所困。後來楊過得到削鐵如泥的玄鐵劍,自是方不再怕它。(見金庸《神雕俠侶》)

混添鎖雲國陣

蘇半飄在八公山上下的陣法,以十二支紅色小旗子為十二旗門,威力極大。困此陣內,若碰上“生”門,尚可逃得一命;若碰上“死”門,萬無活理。蘇半瓢不屑與楚秋陽、柳英奇等小輩動手,便將他們誘入陣內,企圖困死他們。(見蕭逸《天龍地虎》)

裸女刀陣

由練過裸女刀法的兩名美麗少女組成的刀陣。裸女刀法以色相示於敵人之前,擾亂敵人身心,乘機施展快刀置對方于死地。江湖奇俠龍城壁曾用龍心神雇輕破裸女刀陣。(見古龍《快刀浪子》)

顛倒奇門陣法

這是陣法中最精奧的一種。這種陣法乃是按照八卦易理和陰陽五行生克之學所設。由於一反常人順理成章的擺佈之法,所以,這種陣法非常奇妙,不懂這種陣法的,走進去後,如入五裏動雲霧之中,無論怎樣運足目力,也看不清左右道路。(見東方玉《扇公子》)


古代陣法-鶴翼
鶴翼是古代戰爭常用陣形.不用猜也知道這是人類一定會發展出來的.因此是專供包圍用的陣形.此種陣形,主將位於中央(多半是弓步兵),兩側是副將.兩側最好使用強的部隊(騎兵為多),當敵人後方有我方部隊出現時,兩翼立刻可以拉長,跟我方部隊會合,立刻形成包圍.三國志五代中有說到,是唯一可以積極攻擊的陣形,其實嚴格說來,他說的就是要形成包圍圈.@種陣形的弓箭攻擊力較不集中,所以不強.等一下會跟雁形去比較.

古代陣法-魚鱗
魚鱗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,一層壓一層的陣形.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.請注意,魚鱗跟錐形的不同點,就在於三角形的寬度,錐屋^寬.而且魚鱗在前方的部隊,通常跟保護主將的是一樣是很密集的.這樣的排列造成跟錐形不一樣的結果.由於錐形的部隊比較散,所以互相推擠效果小,移動速度非常快.但是速度稍慢的~鱗卻可以突擊(因為最前方的部隊很密集,全軍才不會被沖散,錐形卻會).不用看也知道,~鱗跟鶴翼都是";文官陣形";,也就是主將不用在前面親自帶頭攻擊,而是躲在後面(例如武田信玄,諸葛亮).但是~鱗防守力很弱, 被人背後一沖,立刻全軍潰散.因為背後露出太多了.

古代陣法-鋒矢
顧名思義,就是在全軍形成箭狀的樣子.主將的位置在最前面,所以適合戰鬥力高的勇將.由於最前面的部隊非常密集,所以也是突擊陣形.請注意,所謂的突擊陣形,並不是只有這種陣形可以突擊,事實上所有陣形都可以下突擊令但是不見得能夠做到突擊效果(全軍穿入敵陣不會被沖散),也就是說,三國志五裏面說的可以突擊,是說真正戰場上有突擊的效果,而非只有此部隊可以下突擊令.此外,此種陣形的後方是一平行隊形,所以在山地的移動效果相當好,當然此陣防守也是很弱的(背後露出太多).

古代陣法-沖軛
顧名思義是車前方的橫木,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陣.把隊形排成X形有什麼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從前,左,右三方來的敵人,都如同前方一樣(請注意兩排的部隊前方朝東北跟西北方).是個相當好的山地防守陣形(因為也是線形,所以山地移輿夠快).

古代陣法-長蛇
是人的自然會發展出的陣形.這種隊形專為山地移動用.事實上攻擊,防守均不利.不過歷史上描述這種隊形常常會有,例如陳壽三國志:";孔明觀薑維陣形,勢如長蛇.";指的就是這種

古代陣法-車懸
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.車懸不是指形態,指的是涵義.車懸是一種騎兵陣.軍隊排成不互相推擠的多列,也就是說,這種是一車輪戰法.謙信用此陣,說穿了就是要衝散信玄隊形,取信玄的性命.

<陣與中國古代戰爭>

陣對於中國戰爭的影響,這個題目很大,個人能力有限,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海涵.

首先要分三個階段,既大量騎兵投入實戰以前為一段,騎兵對步兵為一段,步騎混合為一段,擬定三篇.本篇是騎兵大量出現以前.

騎兵大量出現以前,也就是秦,漢之前,從有記載的周到秦滅六國的這一段歷史.這一時期由於騎兵還沒有投入實戰,(雖然已用來偵察,傳遞消息)中原各國的主戰兵力依然是車兵和步兵,而當時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時常用‘千乘之國‘,‘萬乘之國‘作為標準,如此龐大而昂貴的戰車部隊自然要步兵的掩護(單純的戰車在弩兵,長戈,長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滅,原因就在於戰車的衝擊力有限,至少和騎兵比起來是這樣),於是乎,步車陣便出現了(在此之前就有,但從沒有像春秋,戰國時對陣這麼講究)

有人會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陣純粹是扯淡,那他是誤解了,真正原因在於中國的演義和影視將古代的陣兒戲化了(如一字長蛇陣啦,六丁六甲陣啦,九宮八卦陣啦,八門金鎖陣啦,白癡的編導,虛假的道具,不合格的群眾演員,蹩腳的導演,給人的影響就是假的,也難怪有人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陣都是假的),真正的陣,或者說春秋至秦的陣,沒影視劇中表現的那麼複雜,很簡單,大致分進攻和防守兩種,<;孫臏兵法 >;中將陣完整系統地分為八種陣型,既:“方,圓,錐行,雁行,鉤行,玄襄,疏陣,數陣,及火陣,水陣,”後兩種是特殊戰法情況下才使用,一般以方,圓,錐為主.這三種是在打堂堂之陣時用,依兵力,兵士的戰鬥力,戰車的數量不同而定,並沒有多少玄機可言,只要佇列整齊既可.錐行陣主攻,將最精銳的車兵放置前沿作衝擊用,圓陣主守,車兵置於陣中央.方陣攻守兼備,車兵置於後,保證陣型有足夠的厚度和反衝擊的力度.疏陣,數陣是以步兵打車兵的戰法,類似於以後的散兵陣,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獨自作戰,尤以吳,楚用得多(戰車少,倒不是裝備不起,是用處不大,水網密集,不適合車兵馳騁).雁行陣是弩兵的特殊戰術,長處在於加大弩兵的正面遠端火力密度,玄襄,鉤行則較複雜,除非訓練有素,才能運用自如,威力也大,相當於大兵團的兵種配合,以玄襄為例, 弩兵在前陣,射完後後撤,車兵在兩側,長戟在中陣,長矛在後陣,講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擊,當時的中原可能只有魏,秦兩國能列此陣迎敵.(<;荊柯刺秦>;中有一段秦軍攻韓的一段列玄襄陣陣勢的場景很好看,黑衣黑甲,戰場上一片死寂,各兵種依次出擊,很有氣勢).鉤行陣則是標準的車兵終極陣法,預先將車兵排在鉤的兩頭,中間放置弩,戟,矛諸兵種,由中間先出動攻擊,兩側縱列的車兵出擊,戟兵等集群兵種再跟上.

此外,還有林林總總的‘陣”。比如射擊時用“雲陣”,包圍敵軍要用“贏渭”陣,奇襲用“闔燧” 陣,而向山陵要用“封(那個字打不出,是封字半邊加右邊刀形)”陣,反正總加起來不會少於20種陣。(前面引用的大多是<孫臏兵法>中的陣型,也就是戰國中期的事,估計比孫子,吳起所列的陣要全面,畢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)

說到列陣,首先要治兵,要使士兵做到聞鼓出擊,聞金退兵的概念,具體到列陣時的排列,直擊還是迂回,由兩,伍長之類的下級軍官看中軍旗決定,一伍的成員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戰鬥集體,大致分(按步兵計)殳,戈,戟,矛,弩五兵,以長兵器和遠射兵器為主 (短兵缺乏也與當時的青銅器鑄造工藝不精,難以造出適合短兵相接的長劍有關),後又去殳加入大盾,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(近戰時撤至最後)持盾兵站第二排 (兩軍對射時到第一排),其下是戈,戟,矛三件長兵器,戈在最前,以橫掃為主,主要對付對方的戰車和戰馬,戟可掃可刺,屬於多功能兵種,矛以刺為主,主要作戰對象是對方的作戰人員,各伍之間成縱列向前推進(伍為陣型之中最小的作戰單位,四伍為一兩,五兩為一旅,五旅為一師,五師為一軍,皆為春秋以前兵制).之間嚴格禁止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出現(再直接一點就是說,不允許逞匹夫之勇),這大概也是秦以前單騎突陣的情況不多的原因(單獨一輛戰車,突擊訓練有素,配合精熟,基本以長戟,長矛為主要兵器的重陣,跟送死沒什麼巨別).

再來重點說一說當時的兵器狀況,也許會有助於瞭解為什麼秦代以前陣那麼流行.前面說了,青銅器時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長,一般到50~80CM之間,這樣短的兵刃,韌性又不好,易斷,用來作主戰兵器好像不適合。主戰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穩定性,攻擊性倒是其次,而以長戟,長矛和戰車為主要兵器,近身的時候。特別是面對的是吳,越這類以短兵為主的步兵時會很吃虧(吳越的鑄造工藝比當時的中原要發達,這點從越王劍可以看出來),畢竟長達兩丈四尺(5.5~6米)的長戟運轉起來是遠不如只有60~80釐米的劍的(雖然也有長一丈二尺的短矛,但那是以投擲為主要作戰方式的,雖然也可以近戰),結果是只要對手能搶進身來,則長兵器的一方幾乎必敗,為了有效地進行對抗,只有使對手不得近身,這就需要配合,也從客觀上推動了陣的發展。只有戈,戟,矛有效配合,才能使對手不得近身這點道理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。

還有一點,秦以前由於長期處於戰爭之中,各國的常備軍數量龐大且有效(既便是臨時徵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戰鬥技能和很強的紀律意識,因為他們時常要被徵召),也從客觀上保證了陣對他們能進行有效的約束.也保證了將領們能有效地排出他們想要排出的,最適合戰場形勢和雙方兵力對比的陣勢,這一點很重要,也是這時的軍隊和以後的中國戰爭時大量的烏合之眾的區別。(自漢以後,只有岳家軍的步兵陣才能算是真正的陣,噢,還有戚家軍)秦滅六國,天下一統,秦二世時,陳勝吳廣起義,天下重又大亂,湧現出兩股有影響力的義軍。一是西楚霸王項羽(名籍),二是漢王劉邦(字季)。應該說這時的步兵陣在中國幾乎已發展到一個高潮,隨著三十幾萬秦軍主力被項羽在巨鹿擊敗,早期的楚漢爭霸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兵團,有組織的將陣用於戰爭。這樣比劉邦更強悍的項羽占盡了優勢,一度將劉邦打得狼奔琢突,潰不成軍。只是在韓信出現之後,漢軍才憑藉其出色的用兵,有效的戰陣(二者缺一不可,再強的計策,再突然的奇襲,士兵不守紀律也是徒勞,試想漢,趙井陘之戰,一萬老弱漢軍能擊敗二十萬趙軍,背水一戰是不假,但若沒有有效的陣,能堅持到漢騎偷襲成功嗎?),終於擊敗不可一世,只憑勇力的西楚霸王。

楚,漢爭霸從總體來說,只是烏合之眾的較量,有效使用陣的情況很少。漢帝國建立後,隨著北方匈奴的屢屢入侵,漢軍的步兵又幾乎沒有用處(戰不能勝,勝不能追,敗不能逃),只好憑藉強大的國力組建龐大的騎兵集群,而騎兵又不大可能象步兵一樣進退有序地列陣,(儀仗兵也許能做到,但大規模的騎兵再拘泥於陣而不能放膽突擊,就將騎兵的優勢徹底放棄了)同時也將步兵的陣近乎完全放棄。(只有弩兵的戰術雁行陣還保留著)

騎兵的戰術大部份時間裏就是正面突擊,長途奔襲,戰略合圍,斷敵後路等等,既使是騎兵戰術的祖師爺匈奴人也只有這些。但這時的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種新戰術,車懸。(玩過三國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,另看過日本電影<天與地>的朋友也能從影片中找到一些漢家騎兵的影子,哪里面出現過車懸之陣)車懸其實也就是突擊戰術的威力加強版,但比突擊要霸道很多,也不像突擊哪樣一窩蜂似的一擁而上,更注重各騎之間的間隔,(前後,左右,各兵器的使用,有時甚至還有意將橫列的間隔拉得大一點,以使敵軍有空隙可以躲,不至於堵住前軍的路,留給後邊的騎兵收拾)配合,等於一個騎兵版的錐行陣,不同之處在於寬度要更大一些,深度窄一些。因為車懸陣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算是陣(至少相對步兵的陣來說是這樣,並沒有各兵種間有效的配合,純騎兵的衝擊戰術),所以後世兵家大都不認為有此陣,如<曹操兵法>,<將苑>(諸葛亮),<百戰奇略>(作者不詳,成書于宋代)都對此陣抱不置可否的態度,個人認為還是真實存在過的,只是隨著中國騎兵的衰弱,後人無法親身感受其威力罷了。

總的來說,這一時期陣的發展處於停滯,甚至是倒退狀態,因為步兵只是處於守城,護衛的地位,不怎的要他們上陣廝殺。

兩漢之後,進入三國兩晉,中國在騎兵方面對北方民族的優勢喪失殆盡,(不管是戰馬的來源,數量,還是長於騎術的士兵,以致于當時評價一個將領武藝精熟也要用“弓馬嫺熟”來表示,而這在兩漢時是很正常的事,因為當時有大量的邊地良家子)不得已重操舊業,又把陣這個東東給提了出來。但這時的步兵陣威力已大不如前,首先是陣所遇到的對手不同于戰國時期了,當然自身也不同,多以步騎兵混合軍隊,總不能將騎兵放在步兵陣中吧?這樣將大幅降低騎兵的威力,而不能將騎兵的作用進行有效的發揮,這個將領幾乎也就是個常敗將軍了。另外這時的兵員也大成問題,人口之少難以想像,能提起兵器上戰場的更是少之又少,(如蜀漢政權,不足百萬人口,兵員竟有十幾萬,怎麼也想像不出這都是些什麼兵?)這種結果使得這時期的兵員質量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(當然也有少量精兵),又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訓練,(戰爭頻繁,時間不等人啊,你還沒訓練好,敵軍就打來了,只好上,而河西兵,岳家軍都是經過常年的訓練才出來的),對各兵種,個人需要緊密配合,並且要有非常嚴明的紀律的陣對他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。

那又怎麼辦?最典型的是曹操的打法,他可以說是深知陣的奧秒,不在兵的多少,而在紀律是否嚴明,士兵是否有足夠的戰鬥力。(雖然道理很淺顯易懂,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不太容易,很多庸才只知其形,不知其髓,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)選其精銳,練成精兵,(時間非常長,也非常有效,因為他們的統帥是孟德)而以騎兵單獨作戰,執行諸如急襲,包圍的戰略目的。(所謂以正合,以奇勝,也就是將純步兵為正陣,將騎兵作為決定性的力量,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)不求數量上的優勢,這也是他能以兩萬兵擊敗十倍于已的袁紹軍的主要原因。(從破黃巾得青州兵到對袁紹開戰,近十年的時間,這個時間是諸葛亮所無法擁有的)又大敗於赤壁的原因跟這也有很大關係。(水戰,河流眾多,不適合步兵擺陣,騎兵又沒有突襲的空間,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荊州兵,其實這些荊州兵對其軍隊的戰鬥力是個負增長的因素,否則也不會潰敗成哪樣)相同的戰例還有淝水之戰,百萬秦軍一敗塗地,(當中有大量新招入的新兵)而此之前,前秦軍隊幾乎都是以弱敵強,卻累戰累勝,王猛還以十萬步兵列陣擊敗了前燕的數十萬鐵騎,可見陣的威力。

經過隋,唐短暫的二百多年的強盛之後,中國又一次迎來了軍事上的低潮,反過來說,對步兵的陣,又一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。

由於宋軍對外戰爭的累戰累敗,其步兵在戰爭中拙劣的表現引起了全國性的反思,不久,在中原又出現了一股重新起用陣對付遼,金騎兵的潮流,但由於宋的兵權大都由文官掌握(一個個高談闊論,貪生怕死,男盜女娼,當然有少數例外,如范仲淹等人),他們哪里懂得什麼叫實戰,於是乎一種種,一套套華而不實,中看不中用的奇形怪陣出現了,典型如:車輪陣,沖方陣,常山陣,八卦陣,風揚陣,龍飛陣,太乙陣,五花陣,彎陣,直陣,長虹陣,握奇陣,當頭陣,滿天星陣,重霞陣,六花七軍陣,等等,諸如此類,還有很多,而忘了一個根本性的條件,人,眾所周知,宋代實行的是內重外輕的策略,換言之,就是精銳在內,老弱在外,憑這些老弱病殘,能對付得了北胡的鐵騎?這個神話也只有朝廷和哪些個文官們才能相信,結果是遼(金)人益輕宋軍,每戰無不奮勇直擊,而宋軍是但遇北人便走,無顧其他,還管你什麼陣不陣的,命最要緊。

這種情況持繼了百多年之後,在抗金的戰場上出現了一位名將,岳武穆,他再一次將陣的威力發揮了出來,以步兵擊敗了號稱無敵的女真人的鐵騎,(岳家軍中也有少量騎兵參戰,但數量之少,和女真騎兵一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)使當世乃至後世兵家不得不重新對陣的作用再作一番認識。其實呢,倒不是嶽飛的陣法有多先進,憑岳家軍軍紀之嚴明,作戰之勇敢,便是不列陣,每個人都單打獨鬥,也不會吃多大虧,當然了,這樣的話要想取得如此大的戰果也是不現實的,嘿嘿。很多人認為嶽飛所列的乃是“滿天星”陣法(也有人認為是“七星陣”不過大同小異),我看過“滿天星”陣法的佈陣圖,很複雜,非常複雜,必須要有人從中指揮(置於高杆之上,總觀全局),而在與女真騎兵的戰鬥中,這種讓你安心指揮,從容調度的陣法無疑是不切實際的,女真人的鐵騎會直沖中軍,擋,便是以血肉這軀扛對手的金戈鐵馬,不擋,便是棄中軍。不管是小說,還是演義,還是正史都有嶽飛親自出戰的記載,想想,連主帥都親戰了,哪來的中軍護衛這個指揮樞鈕?所以我更傾向於岳家軍擺的是一陣復古的陣法“疏陣”,以數人為一小的戰鬥團體,長槍,長刀,刀牌,鉤槍,朴刀等形成一個組合,一個個小的組合之間各自為戰,既不用硬扛女真人的鐵騎的衝擊(很可怕的,還有重騎兵唷),又可以在敵騎衝擊過後從側面或背後襲擊,這對士兵的膽氣要求是很高的,想像一下,幾個人,在對手無數的騎兵從身側衝擊過後,戰場上一片煙塵,也不知已方還有幾個人活著,恐怖。當然了,處於這種混戰的場面也是步兵最有利的時候。到了這個時候,憑岳家軍的配合,勝局基本已定。

但血肉這軀終究沒能抵擋住北胡們的鐵騎,宋亡之後,中原歷經了百多年的異族統治,直至紅巾軍大起義及朱無璋的出現,提起明王朝,就不提不說到徐達,這是個用兵不亞于孫,吳的名將,當時天下割據,勢力比朱明大的大有人在,徐達硬是靠著嚴明的軍紀,有效的戰陣將他們一一擊敗,一統中原(雖然名義上是朱無璋幹的,但沒有徐達,朱無璋只能看著中原的花花世界乾著急,道理很簡單,他打不過蒙古人的鐵騎兵,憑那些烏合之眾)由於小說中將徐達所用的陣描述得太玄乎,以致于後人普遍認為徐達可有可無,對於朱元璋。事實上,徐達可能是自嶽飛以後,戚繼光之前唯一能有效地使用戰陣的人(至少從見載於史籍的東西來看是這樣),雖然陣在很多人眼裏是虛構的東西。(是不是虛構的,前文已經討論過,不再贅述)他與嶽飛唯一不同的是,他的兵力比嶽飛要雄厚很多(明軍最強時達到過一百多萬,雖然不一定都歸他管),兵源也要好(雖以南人為主,但後期北方兵也不少),還有不少的騎兵(剽悍程度不亞於蒙古騎兵)和火槍兵。所以他比嶽飛的難度,壓力要小一些,但組織能力要比岳飛強。(岳家軍最強時也不超過十萬)也不拘泥於局部得失,大局觀要比嶽飛要強,怎麼說呢?他的陣型更類似於擴大化了的古代的玄襄陣,以單一兵種為一個集群,然後一個集群一個集群地對敵軍實施打擊,(弩兵(火槍),騎兵,長槍,刀牌,校刀)直致敵軍崩潰逃跑為止。(當然這時明軍的個人戰鬥力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步兵中最強的,沒有這個條件,孫武在這也沒用)

明很快的走向沒落,土木堡一戰更是損失精兵四十幾萬,以後國家武備鬆馳,士氣不振,以致於數十人的倭寇入侵時竟視數十萬明軍不顧,長驅數千里,殺傷數千人,雖被殲滅,也從中可見明中後期兵士之差(也有很多地方,將校沒有那麼多兵,卻多報名額,以吃空晌的原因,但差是不爭的事實)。這種局面直到戚繼光的出現才有所好轉(只是局部,因為他不是全國統帥)。“鴛鴦陣”,是很多人,包括我所津津樂道的戰陣,雖然說他對付小股倭寇(千人規模,並且皆為步兵)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,但在他以後在薊鎮遊擊將軍對北元並沒有取得很大戰果,可以認定,這個陣作用一般,特別是對付明帝國的心腹之患,蒙古人時作用有限。(這其中也有他在任時間不長有很大關係)。以後隨著漢人僅有的一點血性都喪失的時候,再先進的陣,漢人也沒有膽氣來試著驗證一下了,於是,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教訓


中國古代陣法

許多剛進入部隊的新兵對於部隊進行佇列訓練十分不理解,認為現代戰爭中部隊整齊的佇列在實戰中根本沒有任何作用,尤其是對於思想活躍的,學歷能力比較高的新兵更是如此。而帶隊的基層軍官也往往說不清楚佇列訓練的意義何在。所以出現了訓練不積極等一系列負面效應。下面我就詳細講講佇列是怎麼產生的。。。[ 轉自鐵血社區 http://bbs.tiexue.net/ ]

佇列不是憑空產生的,佇列的出現是有著實戰意義的。。。如果溯源的話,現代佇列的遠親應該是冷兵器戰爭時代的“陣”,一提到“陣”,我們可能往往想到“楊家將”、“水滸傳”等評書,舊小說中所描繪的什麼“天門陣”、“八門金鎖陣”、“二元混一陣”。戰鬥時,只要敵將一沖入陣中,陣中就會飛沙走石,黑霧彌漫,喊殺陣陣,從而被困入陣中。總之,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玄了。。。實際上這是小說家把古代軍陣神話了,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胡謅八扯。。。

“陣”是存在的,陣法是一種戰鬥隊形的配置,在古代戰爭短兵接戰的條件下,為著要求戰場上統一的指揮和協同動作而產生的。中國古代很講求陣法,代有傳書。按照我國對古代軍陣進行鑽研的軍事學博士金玉國對“陣”的定義如下:所謂“陣”,就是軍隊在投入戰鬥時,根據地形條件、敵我實力等具體情況而佈置得戰鬥隊形,從基礎的一兵、一伍、一列開始,一直到全軍,都做到“立兵伍,定行列,正縱橫”。換句話說,陣就是各種戰鬥隊形的排列和組合。最早的陣應該是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狩獵活動之中。在我國奴隸社會中所使用的陣,在今天已經大多數湮沒在歲月的流逝之中,我們僅能通過古代典籍來對當時的陣進行模擬、研究。。。下面筆者就介紹一些典型的或者機在比較詳盡的陣法。。。

戰國時期《孫臏兵法》集先人之大成,將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為十陣。這“十陣”分別是方陣、圓陣、疏陣、數陣、錐形陣、雁形陣、鉤形陣、玄襄陣、水陣、火陣等。水陣和火陣講的是水戰和火戰的戰法,不是單純的戰鬥隊形,所以孫臏十陣實際上只有八種基本的戰鬥隊形。。。

方陣:方針是冷兵器時代,軍隊戰鬥的最基本隊形。大的方陣都由小的方陣組成,這就叫“陣中容陣”,孫臏認為方陣應該“薄中厚方”,就是說方陣中央的兵力少,四周的兵力多。中間兵力少,可以虛張聲勢。四周兵力多,可以更好的防禦敵人進攻,方陣是一種攻防比較平衡的陣型。指揮等金鼓旗幟一般部署在方陣的後方。

圓陣:圓陣是為了進行環形防禦的。金鼓旗幟部署在中央,沒有明顯的弱點。

疏陣:疏陣即疏散的戰鬥隊形,方陣圓陣等均可疏開為疏陣。疏陣加大行列間距,通過多樹旌旗、兵器、草人,夜間多點火把,以少數的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。[ 轉自鐵血社區 http://bbs.tiexue.net/ ]

數陣:數陣就是密集的戰鬥隊形,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。

錐形陣:就是前鋒如錐形的戰鬥隊形,錐形陣必須前鋒尖銳迅速,兩翼堅強有力,可以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,突破、割裂敵人的陣型,兩翼擴大戰果,是一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,錐形陣又叫牡陣。

雁形陣:所謂雁形陣是一種橫向展開,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,向前的是“V”字形,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,是一種用來包抄迂回的陣型,但是後方的防禦比較薄弱。而向後的排列的就是倒”V”字形,則是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,防止敵人迂回,如果兩翼是機動性比較強的騎兵,則在靜止時,可獲得處於中央步兵的保護與支援,而又可發揮進攻騎兵的威力,增加突然性。亞歷山大在印度進行的會戰就是近似於這樣一種隊形。

鉤形陣,鉤形陣正面是方陣,兩翼向後彎曲成鉤形,保護側翼的安全,防止敵人迂回攻擊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。

玄襄陣:這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,佇列間距很大,多數旗幟,鼓聲不絕,模擬兵車行進的聲音,步卒聲音嘈雜,好像軍隊數量巨大,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。

而令人汗顏的是,在這方面的研究,確是日本人佔據領先地位,在許多日本所出的三國遊戲和影片中,我們都可以看到孫臏十陣影子。。。[ 轉自鐵血社區 http://bbs.tiexue.net/ ]


三國時期諸葛亮入蜀主政平定南蠻之後之後,蜀軍的主要作戰對象主要是曹魏的步騎兵聯合部隊,作戰地域主要為山地,而蜀國缺乏馬匹,於是諸葛亮排練“八陣圖”。

八陣實際上是三國時代以前早已存在的陣法。孫子有八陣,孫臏在《孫臏兵法》中也有《八陣》篇,到了東漢作戰訓練中普遍使用八陣。諸葛亮從蜀國步兵為主力等實際出發,在原有的古八陣基礎上創新真的陣法,繪製陣圖,最終形成“八陣圖”,用以訓練蜀軍。

所謂陣圖,就是將陣法繪製成圖形,畫在錦上、紙上、地上或者用砂石堆砌,形成直觀的實物,這就是陣圖。諸葛亮紀錄陣法的文字沒有流傳下來,八陣圖在唐代就已經失傳。但是據說諸葛亮曾經壘石作八陣圖,據說魚腹江邊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遺跡,就是諸葛亮所遺留的八陣圖,結合關於諸葛亮八陣圖的隻言片語,進行合理模擬,現代兵家認為八陣是一種集團方陣,每個八陣都具有八個小陣分佈在中央的中陣四周的八個方向上,八陣的中央是大將,金鼓旗幟,以及直屬的兵馬,這就是中陣。每個小陣都有天、地、風、雲、龍、虎、鳥、蛇等代號。這就是《李唐問對》中的“陣數有九”的說法,所以宋代還有將八陣叫做九軍陣。

而每個方向的陣編組為六小陣,中陣編組為十六小陣,整個大方陣共有六十四小陣,正好符合魚腹江壘石遺跡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的數量。大方陣之後可能還有遊騎構成的二十四小陣,一共是八十八小陣。這些小方陣可以是 騎兵、步兵、車隊,由幾十到幾百不等組成,前排為弓弩手、中間為長兵器手、後排為短兵器手(有時排列順序也不同)八陣為了遲滯敵人進攻,發揮蜀軍弩兵的威力,在防禦時還設置沖車、鹿角、鐵蒺藜等障礙。

諸葛八陣屬於防禦性陣型,好處是沒有部署上的弱點,任何方向遭受攻擊,整體大陣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,一處遭到攻擊,兩翼相鄰的陣可以自動變為兩翼,保護支援遭受攻擊之陣。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,首先就是,這樣複雜的諸葛八陣需要大量時間進行訓練,而且機動性較差,為了保持陣型的完整,前進時不允許奔跑,後退時不能猛跑。這就是《李唐問對》中的“以前為後, 以後為前,前無速度,退無遽走”。所以說八陣是一種防禦性質的十分保守陣型。無大敗,取得大勝同樣也很困難。諸葛亮六出祁山,薑維同樣多次攻打魏國,無大敗也無大勝,不能說和蜀軍採用八陣進行作戰毫無關係。

但是個人認為以上僅僅是諸葛八陣的基礎或者原型,因為依靠這樣一種僵化的陣型,以蜀國薄弱之力與曹魏抗衡幾十年無大敗,就仿佛並不可能,而與其傳頌了千年的諸葛八陣地位也不相稱,而且作戰地域屬於山地環境,而八陣更適合於步兵在平原作戰。。。所以個人認為,諸葛八陣應該有許多變化,當陣地上有溝坎,林木等限制時,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而且行軍時,進攻時應該有各種變陣,不過由於資料所限,更加深入的研究諸葛亮八陣相當的困難。。。而且個人認為所謂諸葛八陣不僅僅是作戰陣型,而是通過“八陣圖”的訓練,將蜀軍作戰指導思想、編制、訓練等滲透給蜀軍。。。[ 轉自鐵血社區 http://bbs.tiexue.net/ ]


而唐代的李靖則是在諸葛八陣的基礎上,編練六花陣。。。所謂六花陣,就是像“六出花”的陣型。中軍居中,中軍周圍分佈前軍、左軍、左虞侯軍、後軍、右軍、右虞侯軍,據《李衛公問對》記載,六花陣有圓陣、方陣、曲陣、縱陣、銳陣等陣型,這五種陣型各有五種變化,共有二十五種變化,大將可根據不同的敵情、地形、攻防等需要採用不同的陣型。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諸葛亮的“八陣”,還會有各種變化的原因之一。。。


宋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,而自身又缺乏足夠的數量與質量的騎兵,為了在平原上以步兵主力抗衡遊牧民族的騎兵。所以,歷朝歷代中宋是最重視陣的朝代了。。。不過,宋代實行的是“將從中禦”,每次將領出征,皇帝必然“圖陣形、規廟勝,盡授紀律,遙制便宜,主帥遵行,貴臣督視”。。。為了更好的控制領兵出戰的將領,往往在出兵前授予將帥陣圖,在深宮中規定前線的具體戰法。所以,北宋統一之後於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大多以失敗而告終。。。而自宋以來,陣型的發展逐漸趨於保守。《武經總要》記載,宋軍常用的陣型主要有常陣、平戎萬全陣、和本朝八陣。。。

常陣:北宋軍隊征戰,往往把部隊分成前鋒、後衛等各個部分,由各個部分分別組成的陣型,被稱為“常陣”。換句話說北宋軍隊征戰,往往將部隊根據戰術目的分成各個部分,組成“常陣”,然後組合在一起,進行戰鬥。它包括以下諸陣:先鋒陣、策先鋒陣、大陣、前陣、東西拐子馬陣、無地分馬、拒後陣、策殿后陣等。

先鋒陣,是由前鋒部隊所組成的戰鬥隊形。前鋒部隊類似于現代的前衛部隊。前鋒的任務是“禦奔沖,陷堅陣,擊銳師”,因此北宋也同歷代一樣,“選精兵,置先鋒陣”。

策先鋒陣,是由策應先鋒的部隊所組成的戰鬥隊形,“置陣在先鋒陣後”。此陣由“騎將一員統之”。當“先鋒抗敵或兵勢不支,則策先鋒為應援”,以制敵“奔突”。

大陣,亦稱中軍陣,是由主力馬、步軍所組成的戰鬥隊形。一般成長陣(縱隊)或方陣。排陣時,“以步軍槍刀手在前,雜以旁牌、標槍,當陣面聯布、木拒馬,或間以大車,謂之‘陣腳兵’”。而強弓勁弩在其後排列。同時,“一陣開四門,騎兵居其中,候出戰,即開門放戰隊出”。總之,主力是以“車營”的形式,排成四面防敵“戎馬突馳”的陣勢。需要出戰時,四面開門,放“戰隊”出戰。[ 轉自鐵血社區 http://bbs.tiexue.net/ ]

前陣: 是部署於“中軍大陣之前”的奇兵。《武經總要》說,“當敵以正陣,決勝以奇兵,前後左右俱能相應,則常勝而無敗”。。。《武經總要》還引述風後握奇圖和遼軍佈陣之法,認為奇兵數應占大陣兵數1/3左右。

東西拐子馬陣: 這是直接保護大陣的一種佈陣,“為大陣之左右翼”。之所以置此陣,是鑒於“夷狄用兵,每弓騎暴集,偏攻大陣,一面捍禦不及,則有奔突之患,因置拐子陣,以為救援”。此陣兵力數目,也是量大陣兵的人數而為之,且臨時抽揀而成。

無地分馬: 是中軍大陣所控制的機動部隊。佈置在“大將軍營陣”的四周,“備緩急驅使”。其兵由各指揮(營級單位?)所組成的戰隊裏抽調。機動部隊的多少,“臨時分置,無定數”。

拒後陣: 亦稱“殿后”,是由後衛部隊所組成的戰鬥隊形,佈陣於中軍大陣之後,以防敵人從後面襲擊。宋人認為,在“軍陣之制,糧道居後”的情況下,為了防止“糧道斷絕”,布拒後陣很有必要。《武經總要》說,宋太宗對遼幾次作戰的失敗,都與“糧道”被敵“斷絕”有一定關係。因此,從真宗開始,則注意置“兵殿其後”,以便“緩急用之,無腹背受敵之患”。

策殿后”陣: 是由策應殿后的部隊所組成的戰鬥隊形。它在拒後陣與主力之間佈陣。

平戎萬全陣: 是宋太宗趙光義親自製作並授予大將軍的,所以頗受重視。平戎萬全陣是由前後左中右五軍組成,約十七裏見方的正方形大陣(個人認為此方陣如此拓展縱深,可壓縮敵人騎兵機動的空間)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陣勢的中央,加強戰車,組成三個車營增強步兵的防禦能力與攻擊能力,把騎兵部署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中央大陣。。。這是一種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ur2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